杨洁勉新书发布聚焦全球新格局,学者热议战争风险与中国话语
“为什么99个人都在讲战争,没有出来99个人讲和平,这是个大问题。”
9月16日,面对“世界是否正在迈向大规模冲突和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提问,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会主任杨洁勉表示,随着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南方国家的崛起,世界和平的力量在上升。而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战争代价的思考在增加,全球主要大国都不愿意爆发直接对抗,各国人民也不愿意投入战争。但与此同时,战争爆发的风险仍然比较大。
当天,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与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协办的“杨洁勉新著《世界百年变局和全球重塑格局——二战结束80周年的思考和展望》发布暨纪念联合国成立8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举行。

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数十位知名专家学者,以及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学者等出席了此次会议。
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在发言中指出,如今西方霸权衰落、西方盟国体系解构、中国崛起,一大批中等强国和全球南方国家的崛起、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交叉、全球治理中各种新的载体,以及科技的快速发展,正在对国际关系体系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所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同样面临机遇和挑战,要承担未来世界剧变可能带来的幸运和灾难。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李开盛在致辞中表示,当今全球军费支出将近3万亿美元,但联合国的数据显示,根除世界上的绝对贫困只需要3000亿美元,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仇华飞指出,当前摆在中国学者面前的一项主要任务是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其中的关键在于,要把中国的故事和外交战略讲清楚,让西方或者一些其他国家的人听得懂。
杨洁勉的新著《世界百年变局和全球重塑格局》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世界百年变局和全球重塑格局”为主题,从战争与和平、经济科技、文明互鉴、国际体系和未来方向五个维度,系统回顾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80年来人类社会的曲折发展,并对未来80年的世界图景进行了前瞻性展望。作者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指出世界正进入一个疆域不断拓展、融合全面深化、共商共建共享加强的“新世界”,并强调构建美好未来需要整个国际社会坚持不懈地共同努力。
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温泽远评价该书“以学术视角回应时代命题”,彰显了中国学者独立的学术思考和理论建构能力,是构建中国国际关系自主知识体系道路上的重要成果。与会专家认为,该书是“中国学派”的一部重要代表性著作,为中国特色的世界秩序理论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总结发言中,杨洁勉回顾了自己从历史和实践中汲取养分的研究历程,并提出了治学的三点核心体会:第一,研究国际问题要立足实际,基于实践;第二,需要有扎实的历史功底,做到“以历史认识现实,用未来改变现实”;第三,要勇于进行理论创新,并掌握科学的哲学思想与战略思维。他引用马克思的名言强调,认识世界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他认为,学者应在“认识世界、顺应世界、改造世界”的递进过程中,为国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智慧。